【智惠农民】水产业效率变革的“双引擎”: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科学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率突破60%,我国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生产国和出口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三分之二。随着时下人们对动物蛋白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大众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水产业,使水产品成为关系到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水产大国向水产强国发展的征程中,水产业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苗种选育、饲料加工、机械装备、养殖业态、经营管理等环节的科学技术创新,在为国家食物安全提供了保障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
“发展养殖,种业先行”,种业在水产生物产业链中占有引领性的战略地位。中国水产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次突破都给渔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以种业为带动,我国水产养殖形成了“研究开发一个品种、集成一套技术、发展一个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保种、育种、扩繁、苗种生产等产业化体系。
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是一种环境友好、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养殖产量高的集约化养殖模式,通过在陆基工厂模拟水域环境的方式,实现高密度、全季节及安全健康养殖的目的。随着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研发,使循环水养殖系统更进一步地减少了养殖用水、固废排放和能源使用,更利于优质鱼类的安全生产。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体系的不停地改进革新研发及应用推广,水产业正朝着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如今,鱼菜共生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和传统种植相比,这种模式更贴近自然,过滤效果更强,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更节省。它还消除了很多的日常维护,摒弃了添加的鱼药和化肥农药,使鱼更健康,菜更安全。从而形成了鱼与植物良好的共生关系,达到动态平衡,并大幅度降低了资源能源消耗及生产的全部过程污染物的排放。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慢慢的变多的水产养殖机械装备已开展了研发创新并进行了推广与应用,形成了“机器换人”的新态势,为强化水产养殖机械化体系奠定了根基。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2020年我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为32%,距离实现意见中提出的“到2025年,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的发展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在2021年5月7日发布,202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机械化分类》(NY/T 1640-2021)中,将渔业机械分成水产养殖机械、捕捞机械化设备及其他渔业机械3个大类,8个小类(不含“其他”),包括了工厂化养殖设备、网箱养殖装置及筏式养殖装置等34个品目(不含“其他”),完善了水产养殖机械的标准化分类,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除上述已分类的水产机械外,在不同养殖方式、生产环节及智能化水平中,亦有多种新兴装备、装置及设施在不停地改进革新和研发中,为实现水产业机械强农、我国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目标及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体系作出突出贡献。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最大的消耗成本,也是劳动量最大的生产环节。传统的投饲方式需要人工根据自己经验粗略地控制投饲量,但这样的形式自动化程度低,劳动量大,无法精准控制投饲量,导致饲料被浪费。与之相应的是,随只能投饲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能轻松实现机械化精准投喂,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投喂效率。
传统贝类采收主要是依靠人力进行,针对我国滩涂贝类机械化生产需求,大连海洋大学李秀辰教授团队成功研制了离心式滩涂贝类播苗装备、自走式滩涂贝类生态采捕装备、滚筛式滩涂贝类清洗分级装备等贝类增养殖全程机械化装备。突破了贝苗精准低胁迫落苗及均匀播苗、滩涂底质振动流化与贝泥高效分离、贝类清洗分级负荷匹配等关键技术。目前机械采收装备设备通过创新研发已广泛推广应用在滩涂贝类养殖的采收环节。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最重要的是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向科技要效益、向机械化要效率,解决“吃饭”问题,水产业的“双强行动”恰逢其时。
作者:于丽兴博、王海姮(大连海洋大学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生)
科学性审核:刘鹰(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侯昊晨(大连海洋大学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讲师、研究生导师)
当神舟十七号飞船靠近空间站组合体,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制的微波雷达承担了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过程中的测量重任。
《指导意见》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
为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快推进“以竹代塑”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等行动目标。
我国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也是目前全球容量最大的天然气储罐2日在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正式投用。该储罐将新增储气能力1.65亿立方米,可满足216万户家庭供暖季5个月的用气需求,将大幅度的提高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为马上就要来临的冬季供暖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刊登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团队成果,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这一成果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标志着继全球率先发现新型双层镍氧化物超导体后,中国科学家又在其机理研究上做出领先成果。
记者从国网上海电力获悉,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省间绿电交易的方式,成功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可覆盖此次进博会展会期间的全部用电量。
林某认为被告的行为侵害其肖像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损失。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应承担对应的侵权责任。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介绍,中国联通打造了超过2.4万个5G应用商业化项目,其中1.2万个在工业领域,包含3500个智慧工厂。
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其中,对于相关领域的规划和布局至关重要。
相比地面考古调查,太空中的卫星和天空中的飞机等遥感平台为考古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对解读数千年来的考古信息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科普领域,虚拟数字人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当前科普存在的缺人、缺创意、缺素材的现实困境,对创新科普主体、内容和形式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也为我国科普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带来了机遇,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5G-A的网络能力可实现10倍提升,能有效支撑5G应用规模增长和数字化创新发展。
作为人类已知的宇宙中最快速度之一,许多超高速物理领域都少不了光的身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拉斯特加说,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全球领先,这背后是中国创新人才的杰出工作,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
第六届进博会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南非是主宾国之一。奈杜说,进博会一直受到南非出口商的热情响应,被认为是一个汇集优质买家的优质展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药研发驶入快车道,本土药企研发的药品在满足国内患者需求的同时,也开启了出海之旅。
目前,付村村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90%,全村垃圾分类正确率从50%提升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