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南太平洋试验东风-5洲际导弹其实发射了2枚1枚成功1枚失败
第1枚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次,成功发射并捞回数据舱。第2枚在3天后发射,但是失败了。另外,之前有读者说想了解一下那次试射的详情,那这篇文章就一起回顾一下。
1965年3月11日,钱学森提交了一份《地地导弹发展规划(1965—1972)》。
规划里提出,要在1965年-1972年八年时间内研制出中近程弹道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洲际导弹。
这就是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著名的“八年四弹”规划。这四弹里:中近程弹道导弹,就是正在攻关的东风-2甲。在提出规划时已发展的差不多了,并在1966年10月27日发射成功。中程导弹,就是东风-3号,射程要覆盖到美国关岛和苏联乌拉尔山以东的工业区。中远程导弹,也就是东风-4号,射程要覆盖莫斯科和美国的夏威夷,并且要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洲际导弹,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东风-5号。1968年5月,东风-5号的研发真正开始,代号“718工程”,总设计师是屠守锷。东风-5号的目标射程达到8000公里,如果要进行全程试射,在境内进行是不够了,国土没那么大。
发射点能确定是在酒泉,那么画一个半径8000公里的圆,弹着点就只能选择北冰洋、印度洋或者太平洋。
1972年7月,我国和斯里兰卡两国发布联合公报,支持印度洋为和平海区。为了不与这个公报冲突,印度洋也不能选择了,导弹只能射向太平洋。
导弹上有个数据舱,会跟着导弹一直飞到终点,并记录全程飞行数据,必须取回来分析。所以,需要有一支舰队前往弹着点,打捞这个数据舱。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海军身上。对于海军来说,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做这几件事:1.派遣远洋调查船前往预定海域,调查海洋状况,选定弹着点(靶场);2.建造远洋观测船,用于执行打捞时的航天测控任务;3.建造补给舰、救生船等辅助船只,给打捞任务提供全程保障;4.建造大型作战舰艇(驱逐舰),给打捞舰队护航。从东风-5立项开始,这些事情就忙起来了。远洋调查船调查海况,选定靶场,无论是前往印度洋(一开始还是备选)还是太平洋,路途都遥远,需要大型远洋调查船。当时海军和海洋局都没有能执行这样任务的船只,临时建造的话时间来不及(选靶场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后是从交通部征用了1艘万吨级远洋运输轮“长宁号”,改装为远洋调查船,命名“向阳红5号”。1976年3月至1978年8月,“向阳红5号”先后四次进入太平洋调查,选择弹着点。
这四次远洋调查,除了选定“东风5号”靶场的中心位置,获得了试验靶场的全部海洋环境资料。还在远洋航行、大洋天气预报、远程加密通讯、船舰指挥协同等领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也在应对美、苏、澳、新等国的空中、海上跟踪干扰等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和指挥官。
利用“向阳红5号”提供的缓冲时间,江南造船厂建造了1艘万吨级的新船,命名为“向阳红10号”。“向阳红10号”在2007年和运煤货轮撞击油舱,引发大火损毁,整修无效,于2011年退役。退役后被作为东风-21D反舰导弹的靶船,后又被拆解。
远洋航天观测船担任航天测控任务的“远望1号”和“远望2号”,则是全新建造的。这两艘船都于1975年开始建造,1977年8月下水,1979年交付使用。这两艘船服役后,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目前都已退役。“远望1号”目前在江南造船厂原址2号船坞,开放展出。“远望2号”目前在无锡江阴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展出。
辅助船只辅助船只包括打捞船,拖船、补给舰,都陆续开始建造,并在1980年之前交付。护航舰艇护航舰艇,就是海军第一代国产驱逐舰051型,从1968年开始建造,到1980年之前陆续交付了9艘。说到051型的发展,不得已提一下海军的高瞻远瞩。受制于国力和技术,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海军奉行的是近岸防御(近海都算不上),装备重点是飞机、潜艇和快艇,也就是经常提到的“飞潜快”。驱逐舰这种“大型”舰艇因为技术上的含金量太高(也有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在中国海军眼里属于高级装备,长期只能存在于实验室,没办法真正进入制造。不过,海军很早就意识到,驱逐舰研发是长周期项目。当前就算没能力开发整舰,但是相关子系统可以先行。于是海军在1962年争取了800万元经费用于包括TB-8汽轮机组、主锅炉、汽轮辅机,以及驱逐舰上的130毫米舰炮和高强度舰用钢的仿制。即使海军反复向有关部门说明这些研发的意义,仍然被批评为“好高骛远”。然而,这些前瞻性的动作,确保051在1966年立项后(为了东风-5的任务才上马的),仅2年时间就完成了大部分设计工作,并在1968年开始建造首舰,1970年下水。如果1966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051的进度能不能赶上1980年的任务,就很难说了。届时,打捞舰队没准要在没有驱逐舰护航的情况下执行任务,简直不敢想象。
1980年初,经总参批准,东风-5号的发射日期初步定于5月下旬,任务代号“580”.
远望航天测量船、向阳红海洋调查船,这些都是大舰,自身可以携带大量的物资。
但是051型驱逐舰自持力只有14天,按照90天规划的任务,需要频繁进行补给。
随行出海的只有2艘补给舰,压力确实很大。为了确认和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留足冗余,这2艘补给舰都是超载10%出行,多带了1000吨物资。此次出行带了大量的燃油,为了确认和保证绝对安全,舰队指战员在本次任务中全部临时戒烟,不带任何烟草出海。1980年4月25日,“580”任务真正开始。4月27日,各舰在舟山集结。4月28日、5月1日,特混舰队分三批从舟山出发,分别包括:580-1编队(4月28日出发),这是先遣队,包括向阳红10号(编队指挥舰)、T710远洋拖船。580-2编队(5月1日上午8时出发),包括向阳红5号(总指挥舰兼编队指挥舰)、远望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J302远洋打捞救生船、T830远洋拖船、X615补给舰,以及护航的3艘051型驱逐舰:132舰(护航舰艇总指挥舰兼第1护卫群指挥舰)、131舰、162舰、580-3编队(5月1日上午11时出发),包括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指挥舰)、J506远洋打捞救生船、T154远洋拖船、“德跃”号远洋拖轮、X950补给舰,以及护航的3艘051型驱逐舰:107舰(第2护卫群指挥舰)、106舰、108舰。这次出航一共带了4架“超黄蜂”直升机,用于航空作业,尤其是最后打捞数据舱的任务。
强大的美国海军倒不会对此有什么恐慌,而是好奇:之前从未有过这么大规模编队出海记录的中国海军,这次是要干吗?
因为这时候中国政府还没有向外界通告,这支舰队的任务。所以,几乎每一天,“580”任务编队的头上都有美日侦察机。5月8日,编队先后穿越赤道。这是我人民海军编队首次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5月9日,我国发布了《新华社授权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国舰船和飞机将在该海域进行作业。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只和飞机,在试验期间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此时,其他几个国家才知道了这支舰队此行目的,也知道中国开发出洲际弹道导弹了。5月12日,“580”任务的三支编队舰船汇合于以南纬6度44分、东经170度40分为中心的海域。
根据各舰船在试验区的任务,编队重新编为测量和护航两个舰群,并指定了各舰、船的漂泊点,明确了新的指挥关系。
然后展开了战前的舰船设备维护保养、专业训练、主测仪器调试校验,直升机起降、低空旋停、海上救捞作业。
重点是气象保障分队的观测,需要判断天气趋势,为本土指挥部选择发射窗口提供依据。
此时最大的麻烦,还是周边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侦察船只,以及美苏的侦察机。
对付飞机,没有太好的办法;对付这些侦察船只,倒是可以用一些手段。当时新西兰“莫诺韦”号调查船一直在附近晃悠,就是不肯走。临近导弹发射前,108西宁舰心生一计,向“莫诺韦号”发出“欢迎你船到我舰作客”的邀请。这一计果然奏效,“莫诺韦”号立即停航漂泊,并派二副乘小艇来到108舰。108舰副舰长热情招待,双方交谈友善,还互赠了礼品,直到东风-5导弹发射成功后才送其离开。106西安舰也用类似的方法,拖住了澳大利亚“GT203”舰。
5月17日,编队指挥部通告各舰船,东风-5号发射时间定于北京时间5月18日上午10时(靶区时间下午2时)。导弹将从酒泉基地发射升空,全程飞行30分30秒,于当地时间下午2时30分30秒到达靶区。根据分工任务,编队各舰船要在18日12时前在靶区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决战决胜的时刻就要到来!1980年5月18日10点整,东风-5在酒泉点火起飞。
航天测控船远望1号、远望2号的观测仪器很快发现了来自祖国的“神箭”,在控制显示室里的荧光屏和记录仪上划出一条耀眼夺目的轨迹,并迅速延伸。2时30分20多秒,在南太平洋的天空,东风-5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海面,在临近靶心之前,弹射出数据舱。等候多时的超黄蜂直升机和海面的“J302”打捞船迅速迎上前去,仅用5分20秒,便将数据舱完整无损地打捞上来,没有给一直在靶区上空盘旋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飞机有可乘之机。一架美机则打了一桶被数据舱释放的荧光染色剂染绿了的海水,怏怏而去。
打捞的同时,测量船队迅速汇总、核对“东风5号”飞行的全部观测数据,上报国防科委数据处理中心,验证了这次全程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5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新华社关于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成功的消息。5月22日,编队返航,分别于6月1日和2日安全回到祖国。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往返航行36昼夜,总航程8733海里。
且慢,前面不说发射了2枚东风-5吗?还有1枚呢?还有1枚,是北京时间5月21日11点19分32秒发射的。这第2发从一开始就不太顺利,程序推迟两次才进入“三十分钟准备”。接近目的地时,因控制系统问题引起二级发动机提前6.4秒关机。最后,这枚东风-5提前1400多公里落水,属于发射失败了。这次试验的两枚东风-5,分别称为580甲弹和580乙弹,后者就是失败的那枚。所以很多人在文献资料里看过580甲弹这一个名字,却很少看到580乙弹。因为发射失败,所以提到的不多。两发导弹,一发成功,一发失败,成功率不算高。尤其是第二发,明显是因为故障。按理来说,应该找到问题后再进行这样的试验,才能确保导弹没问题。但是,这次任务结束之后,东风-5没有再进行全程试验,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穷。
另一个原因是导弹本身。580甲弹和580乙弹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后者是由一家技术实力没那么雄厚的三线乙弹试验失败大概率是因为生产质量上的问题,而不是导弹设计问题。后续只要把关导弹的生产质量,并在陆地进行有关试验,也就够了。当然,要是有钱的话,再来一次海上试验肯定更好。可这不是没钱么。
好了,“580任务”就介绍这么多。关于东风-5导弹具体的研发过程,且待后面的东风导弹发展史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