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热企管理人需要掌握的几大统计指标
供热企业统计指标的内容有规范统计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计量单位、指标统计范围、指标计算方式、指标数据来源渠道、调查方式、调查频率及统计报表。
售热量:是指报告期内供热企业管辖的热用户所用热量的总和。以吉焦为计量单位,供热企业根据热源厂的供热管网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售热量=生产生活热量+热水热量+采暖热量+其他热量,报告期内收费人员与热用户结算的热量为数据来源渠道,每月以报表方式报送。
销售收入:是指报告期供热企业所销售蒸汽、热水、采暖热量等所取得的销售收人的总和。以万元为计量单位,以供热单位供热管网所辖热用户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出售的收益=售热量( 收费面积)x单价,数据来源渠道为经营管理部门月报表。
收费面积:是指报告期内供热企业管辖的热用户的供热建筑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供热企业根据供热管网的供热区域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收费面积=应供面积-停供面积-拆除面积:数据来源渠道为报告期内主管收费部门的月报表。
人均收费面积:是指报告期内供热企业营业人员平均负担的应供面积。以平方米/人为计量单位;供热企业根据供热管网的供热区域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计算公式):人均收费面积=应供面积/营业收费人数;数据来源渠道为报告期内主管收费部门的季度报表。
收费户数:是指报告期内供热企业管辖的热用户数量的总和。以户为计量单位,供热企业根据供热管网的供热区域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收费户数=应供户数-停供户数-拆除户数;数据来源渠道是报告期内主管收费部门的月报表。
人均收费户数:是指报告期内供热企业营业人员平均负担的应供户数。以户/人为计量单位;供热企业根据供热管网的供热区域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人均收费面积=应供户数/营业收费人数;数据来源渠道是报告期内主管收费部门的季度报表。
收费率:是指报告期内供热企业实际收取热费金额与应收热费金额的百分比。供热企业根据供热管网的供热区域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收费率=实收金额/应收金额100%,数据来源渠道是报告期内主管收费部门的月报表。
单位电耗:是指报告期内单位供热面积所消耗的电量。以千瓦时/平方米为计量单位,供热企业以供热管网所带的自管换热站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单位电耗=换热站总用电量/收费面积,数据来源渠道是生产管理部门能耗月报表(在采暖季)。
单位水耗:是指报告期内单位供热面积所消耗的水量。以吨/平方米计量单位,以供热企业供热管网所带的自管换热站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单位水耗=换热站总用水量/收费面积,数据来源渠道是生产管理部门能耗月报表(在采暖季)。
单位热耗:是指报告期内单位供热面积每小时所消耗的热量。以W时为计量单位,以供热企业供热管网所带的换热站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单位热耗=总耗热量/收费面积,数据来源渠道是生产管理部门能耗月报表(采暖季)。
室温合格率:是指报告期供热企业对热用户的室温进行仔细的检测,室温合格户数与室温检测总户数的百分比。以供热单位供热管网所辖热用户为统计范围。计算方式(计算公式):室温合格率=室温合格户数/室温检测总户数100%,数据来源渠道为生产管理部门采暖季月报表。
用户报修处理及时率:是指报告期用户报修立即处理次数与用户报修总次数的百分比。以供热单位供热管网所辖热用户为统计范围,计算方式:用户报修处理及时率=用户报修立即处理次数/用户报修总次数100%,数据来源渠道为生产管理部门月报表。
利润总额:是指报告期内销售收人扣除当初投人的成本及另外的费用,在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和投资损益,以万元为计量单位。供热企业根据热源厂的供热管网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遵循财务核算方法,数据来源渠道为财务部门月报表。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全部生产投入与实现利润的对比关系,反映供热企业投入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减少相关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供热企业根据热源厂的供热管网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遵循财务核算方法,数据来源渠道为财务部门月报表。
盈利率:是指企业营业利润与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供热企业根据热源厂的供热管网划分统计范围。计算方式:遵循财务核算方法,数据来源渠道为财务部门月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