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火力发电厂还能生产纯净水?
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张子雨)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说到火力发电厂,多数人脑海中反映出的首先是轰鸣的发电机和巨大的烟囱。但是,能够净化海水的发电厂,您听说过吗?在京津唐地区,就有这样一家能发电、能净化海水的发电厂,这就是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
淡水是一切生命和环境的血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中等水准的四分之一,京津唐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有目共睹。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同时,京津唐地区的工业非常发达,是不是能够从这里出发,寻找一种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新模式呢?在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魏刚:他就是用我们蒸汽机组发电的余热蒸汽对海水进行蒸发。浓缩海水用来制盐,水蒸汽凝结下来就是淡水。汽轮机做工之后会有乏汽,海水净化的蒸汽就是从低品位的蒸汽里抽出来的。抽出来之后进入海水淡化的装置里面进行蒸发。
为什么选择这个区域来建厂呢?因为京津唐这个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产海盐的地方。原来的做法是晒盐,通过阳光让盐结晶。我们这个海水淡化装置就替代了晒盐的过程,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方式,我们浓海水提供给了汉沽盐场,他们用这些材料来制盐,这也使他们的年产量从50万吨增长到了100万吨。
正在说话的是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刚。在发电厂的展厅里,他向经济之声的记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发电产生的热能,把海水变成可以直接饮用的蒸馏水。
除了能生产淡水之外,海水中的盐分也会加以综合利用,成为汉沽盐场生产的原材料。而且,燃煤发电所产生的灰渣,还会被制成建筑材料。可以说,一点一滴的资源都没有浪费。这种生产方式,被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建设者们形象地成为“吃干榨净”。
对资源的充分的利用,也保证了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对于环境的友好。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遍布煤灰的火电厂,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的环境显得很干净,这座坐落在海边的电厂,烟囱中排出的只有少量白色水汽,绝大多数的有害粉尘都在先进的1千兆瓦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的运行过程中被严格地处理和回收。
魏刚:这是我们发电厂的中央控制室,大家看到现在两台机组都是满发状态。大家看到发电机组的功率是1千兆瓦,也就是一百万千瓦,也就是说,每小时能发一百万度电。我们现在正在运行的两台机组每小时能发电两百万度。
总监这两个屏幕就是我们电厂目前环保指标的显示,我们现在使用了超净排放的技术。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两台机组的排放远远小于国家标准。
和发电机组相隔不远,就是海水淡化装置。在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许多粗细不一的管道交汇在一起。就是在这里,海水借助发电产生的余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蒸馏,最终生产出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
魏刚和记者说,就产能而言,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海水净化项目。现在,这个海水净化项目天天都会为当地提供3到4万吨水。对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魏刚:目前我们的海水淡化项目是亚洲最大的产水装置。日产淡水二十万吨,我们二期还要再建三十万吨。二期的三十万吨就属于我们自主研发的了。建成之后更是亚洲第一。如果把海水淡化独立出来,就是亚洲最大的制水企业。
目前海水淡化装置有两套在运行,一共是8套装置,因为是以销定产。一套的产能大约是2.5万吨,2套装置日产水量4-5万吨,工厂运行使用一万吨,每天的外供水量就是3-4万吨。在政府的努力下,我们的外供水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和我们的预期还是有差距。
实际上,天津国投津能发电公司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发电和海水净化结合在一起,而是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体。这种“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五位一体的经济模式,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方式。
一项新的技术能够被大规模的应用,一个必要的因素就是,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对于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项目来说,这项成果已经给当地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2010年4月,首套海水淡化装置调试成功,产出合格淡化水,2010年7月淡化水成功送出至天津市市政管网,淡化海水水质完全达到或优于国家饮用水106项水质标准,为当地的供水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在工业生产领域,在天津市发改委等方面的推动下,目前已建成54公里的供水管线,实现向龙达水厂和泰达水厂日供淡化海水3万吨,新河水厂、新区水厂、中新生态城、天钢、玖龙纸业等单位已经达成初步供水协议,将逐步开通。
那么,海水淡化的经济效益如何呢?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刚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魏刚:如果全口径计算,一吨水的成本大约在7元钱,天津市目前的自来水价4.9元,工业用水7.5元-8元。我们产的水,是蒸馏水,水质非常纯,你们可以直接饮用。
如果有些工业对水的纯度要求比较高的,用量比较大的,如果用我们的水,就能节约很多的成本。比方说电子工业、药品,他们对水要求很高,他们水处理的成本很大。如果用我们的水,他们每年都能节约不少成本。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总经理郭惠平认为,这一个项目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可以复制,能够在多个领域带来一整套综合性的效果。
郭惠平:未来沿海大型集中工业区,它缺水,又有余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我们的这项技术。我们的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我们大家可以把发电、产淡水、浓盐水的利用和化工区集中起来。
我们正在和其他央企合作,希望我们这项技术随着其他项目一起走到海外去,比如核电、钢铁、化工项目,都可以和咱们进行合作。
从资产构成来看,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的投资者当中,既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这样的国家队,也有天津当地的国有企业,同时还有民间资本。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郭启刚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各方投资者也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共赢的道路。
郭启刚:国投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发挥地方参股企业在地方的优势,共同把事情做好。我们的项目中,有三个股东。大股东,国投,股份占比64%;二股东,天津能源公司,占比34%;还有天津汉沽盐场,占比2%。大家虽然在局部的利益有些不一致,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国投一贯在和谐共商的气氛当中,通过协商的方式,用制度化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虽然企业内部存在各种的议事规则,但是很多事情实际上各方都是都同意的。注重大局,看到大家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发展,这样,大家就统一了,企业就发展了。
海水淡化虽然具有美好的前景,在经济发展中将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毋庸置疑,眼下这个产业的规模依然比较小,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海水淡化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员解利昕看来,从政策上,不能让企业在这一领域单打独斗。落实既有政策,解决眼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给海水淡化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充足的动力。
解利昕:正因为缺水,所以现在需要海水淡化。国家发改委、海洋局、财政部当时都制定了一些政策,但是海水淡化产业现在发展规模还不大,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每天不到100万吨,规模还是偏小。
水资源从道理上来说应该是国家统一调配,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供给当地的百姓。但是海水淡化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现在这项工作纯粹是企业行为,成本完全由自己出。另外,地方也都有一些招商引资的任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政府在水价上给予了很大优惠。导致淡化海水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
海水淡化本来就是共赢的,从国家社会稳定的角度而言,不应该完全由企业自己来承担这些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