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要素畅流通 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4月11日,习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十年来,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乡土气息,少不了“土特产”文章。通过产业帮扶,全力发展品牌农业和推广地域美食,是吸纳新时代乡村新青年就业、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在6月30日举行的2023中国城乡发展论坛暨乡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年会上,与会嘉宾围绕“探路乡村产业振兴”议题开展交流对话,为今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和实务支撑。
“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全面激活要素市场”。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充分的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聚要素、畅流通,让城乡经济联系更紧密,实现乡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其中,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增长0.1%。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家庭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4.63%。“也就是说,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净收入两项合计就占到总收入的7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苑鹏说,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农民增收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苑鹏表示:“人从哪儿来?地从哪儿来?钱从哪儿来?这3个基本要素不解决,乡村产业就是无水之源。”苑鹏谈到,从这几年的调查情况看,乡村高水平发展最核心的抓手是深化改革。“农村现在的改革是三块地的改革——承包地、宅基地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承包地为例,我在调研时发现,部分地区对承包地的改革思路仍存在和中央精神理解不一致的情况。”苑鹏坦言,三块地的改革任重道远。另外,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看,当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依然没有协调好,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仍旧突出。
在苑鹏看来,乡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构建一个良性机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业技术型的良性机制。从产业链来讲,融合发展的核心是要增加一产的附加值,让农民来获得收益。从供应链来讲,21世纪的供应链慢慢的变成了公司竞争的核心力量,其核心在于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很好地进行设计,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更要考虑到良性发展的社会属性。苑鹏解释说,“就是产业发展起来后,如果农民不增收、企业不增利、政府不征税、对生态环境不友好,这四个方面存在哪一个方面都很难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表示,要发挥城市跟乡村资源要素的提升与拉动作用,让城市人才更好地带动乡村本土人才的成长。
中逸农业(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劲松坦言,对企业来说,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是很重要的。企业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招聘时招不到成熟的农业技术工人,但是种养殖、深加工离不开这些人才,所以企业只能花费更高的成本,去雇当地灵活用工人员,“我们很希望农技人才是专门为我们服务的。事实上,我国农业技术特色大中专院校培养了不少农技人才,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在城市工作。”何劲松说,未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要在学生上专科或者职高一年级时就向学校提前支付一部分培养费用,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按照企业需求限定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苑鹏说:“乡村产业一定是靠嗅觉灵敏且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来发展,而不是完全依靠村集体去发展。”何劲松坦言:“对公司来说,比较看中的资本投资方式是,在确定权益的土地条件下,公司可以提供种植费用,同时提供订单解决方案,收成的粮食加工成饲料或食品用于销售,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一二三产融合的订单。这期间,企业赚取企业的利润,让农户少投入且增收。”
日昌升集团有限公司规划院副院长郑宏胜表示,日昌升集团以国家“两山理论”为指引,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提倡项目在地实践,邀请社区居民全程参与社区共建,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社区共建来推动项目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提升,以此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郑宏胜介绍,日昌升深挖地方特色,为当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特色农产品等进行了系列包装设计。从单向帮扶向技术造血过渡,在各方的共同参与下,形成新的社区价值。以杭州新桐乡为例,依托当地文旅产业优势,与当地妇女携手挖掘地域特色美食,通过“网红点心”吸引周边游客消费,助力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提供从制作、推广到销售的全程指导和产品包装等一站式帮扶。
姜长云认为,越来越细分的消费市场也导致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成为主流,乡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利用好乡村本土资源优势,探索开发乡村产业高端市场、特色市场、细分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
“推进品牌建设的过程,也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乡村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姜长云提出,乡村产业的发展应注意跳出以前片面追求扩张的发展模式,做好稳量提质增效,甚至减量提质增效。事实上,很多产业已达到了规模的峰值,但产业利润率仍旧不高。还需要聚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品牌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服务机构可以带动乡村产业做好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