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下“头号杀手”潜艇出事一般有三大原因深海逃命太难了
潜艇被誉为“水下杀手”,通常能在水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猎杀目标,今日的俄罗斯、曾经的苏联就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海军,其庞大的潜艇部队威慑力十足,然而最苦的还是潜艇兵们,虽然薪资可观,但数天、数十天在大洋深处航行,潜艇上的人们除了享受那份辽阔无际的感觉外,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也是他们不得不终日面对的。
曾经有潜艇舰员说过,潜艇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听着冰块在你头上碾磨的声音,这对于北极航行的潜艇舰员来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比这更可怕的事,就是潜艇发生意外,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苏联(俄罗斯)海军潜艇的悲剧。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最先进的库尔斯克号潜艇正在参加北方舰队的演习,演习的计划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向水面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发射空鱼雷弹,然而演习预定发射的鱼雷却迟迟没再次出现,突然水面舰艇探测器探测到水下传来相当于200磅的爆炸感。
水面军官来不及弄清楚水下的真实情况便将探测到的爆炸信息汇报给了训练总指挥官波波夫上将,然而波波夫上将并没有重视这一条爆炸信息,反而这条信息被当时正在65英里之外监视俄罗斯海军演习的美国孟菲斯号潜艇注意到。随后,仅间隔两分钟,水下又传来了威力比之前大40倍的爆炸感,其威力之大使得整个北欧的地震台都检测到了震动。
此次爆炸,引得众多猜测,他们大多认为是由舱内鱼雷爆炸引起。根据训练的规则,潜艇发射鱼雷后,无论发射成功与否都必须在一个小时内浮出水面汇报攻击情况,但是直到后来海面上也没能见到库尔斯克号舰艇的踪迹,当时的指挥官并没有及时将情况上报,而是尝试去联系和寻找失踪的潜艇,并派出飞机前去搜索,但没有一点发现,直到晚上指挥官波波夫上将才宣布紧急状况。此时,距离爆炸已逝去了12个小时。
根据官方说法,原因是在北方舰队演习期间,舰上的一枚鱼雷爆炸,随后引爆弹药。118名舰员全部遇难。此时距离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统不过几个月,这件事情在当时也成为了普京的噩梦。
1956年,苏联为了探索新型潜用发动机,在建造核潜艇的同时试验了能确保潜艇在水下长期航行的动力装置,但它存在着潜在的火灾和爆炸的危险。装有这种新型动力装置的潜艇在舰队里被官兵们称为“打火机,苏联的设计代号为615,该艇试验时在波罗的海沉没。
事故的起因是动力舱内发生了火灾。虽然艇员们马上将潜艇浮至水面,艇也全部逃至甲板上,但大火在燃烧了5个小时之后,终究是使潜艇失去纵向稳性,在几秒钟内以很大的舰倾下沉。由于当时正碰上暴风雨,结果落水的艇员中仅有7人获救。据分析,潜艇沉没的原因是由于耐压壳体丧失紧密性,舱内进水而使艇沉没的。
1973年6月13日晚,刚刚参加完导弹实射演习的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K-56号导弹核潜艇上的全体艇员,一直在为当天成功的演习而兴奋不已。午夜1时,K-56绕经彼得大帝海峡的转角时,突然,整个潜艇颤抖了一下。随着潜艇汽轮机的逆转,螺旋桨也随之把整个潜艇用力向后推。可怕的撞击震动了整个K-56导弹核潜艇。瞬间,潜艇的部分结构发出可怕的断裂声。汹涌的海水瀑布般地冲进舱里。原本灯光明亮的潜艇内顿时漆黑一团。但是,最可怕的还要属刺鼻的氯气。当含盐的海水流入蓄电池舱后,立即与蓄电池里的电解质硫酸发生化学反应。于是,一股股氯气立即涌向还没有浸水的艇员住舱。
被撞击惊醒的艇长苏奇科夫海军上校立即从艇长休息室奔向过道,并镇定自若地命令用战斗警报代替呼救警报。接着,他冲向指挥向全艇人员下达了“为生存奋力抗争”的命令。这是全艇人员听到他发出的最后声音。
原来,K-56撞到了一艘名为“贝格院士”号的渔业科学考察船,K-56的右舷被撞出了一个很大的洞。颇为戏剧性的是,当时,苏联海军也有一艘名叫“贝格院士”号的潜艇。
随着海水涌入潜艇,又有许多人被氯气熏倒,还有一些人被海水夺去了生命。这时,从喇叭里传来了命令,“大家注意,准备好。我们将被推到浅滩。原来,当相撞发生后,护航的“海参崴”号军舰迅速赶到出事地点,把受伤的K-56平稳地推到了岸边的浅滩。但事故发展的速度还是太快了,此次相撞造成了27人死亡。
1980年8月21日清晨,日本冲绳岛以东160公里的海面上,一艘英国油轮正在航行。突然,前方不远处钻出了一艘苏联核潜艇。只见它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尾部冒着烟,舱口里爬出一个个惊魂未定的水兵,向英国船发出求救信号。英国油轮见状急忙停船营救。
出事的是苏联的EⅠ级核潜艇。这艘潜艇建造于1960年至1962年,水下排水量5000吨,有SS-N-3对舰导弹发射管6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水下航速25节,1座核反应堆,动力22500马力,编制军官12名、水兵80名。
原来,艇内发生了火灾。苏联海军总部在得知EⅠ级核潜艇发生意外事故的消息后,迅速采取了善后措施。8月21日下午2点多,教练舰“子午线”号最先赶到现场。接着,一艘拖轮、一艘油轮、一艘供应舰也陆续赶到。苏联人吸取以往教训,怕美国人“趁火打劫”,搞去军事秘密,于23日至25日又派遣了一艘“克里瓦克” Ⅱ级导弹驱逐舰、一艘“卡拉”级导弹巡洋舰和一艘潜艇救护舰来执行护航任务。就这样,失事的EⅠ级核潜艇由拖轮拖着,在5艘舰艇的严密保护下,穿过日本琉球群岛,于28日下午返回了海参崴。所幸的是这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1989年4月7日,苏联海军一艘名为“共青团员”号的核潜艇发生了重大事故。“共青团员”号鱼雷核潜艇的排水量为5700吨,它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设计、建造的。作为一艘试验艇,这种型号的潜艇以后再没有建造过。该型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耐压艇壳采用钛合金,使艇的下潜深度增大到1000米。该服役后,进行了几年的试验使用,试验中虽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从未出现重大事故。
1989年4月7日11时之前,“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在386米的水下正常航行,动力装置和艇载系统处于额定工作状态。11时02分,艇上发生大火,在不长的时间里,各舱都发生火灾。11时41分,苏联海军指挥部收到求救信号;11时44分,北方舰队指挥部也收到求救信号,但信号不清楚。12时19分,岸上通信站获得信号。此时才知道,“共青团员”号核潜艇上发生了事故,地点在挪威海区。随后5分钟内,处在距事故发生地点71海里的“科勒杜也夫”号水道测量船接到全速赶赴失事地点调查的命令。16分钟后,救援拖船也从基地开出。又经过5~6分钟,伊尔-38型飞机和救援船“卡拉巴赫”号相继出动。同时,正处在作战训练靶场上的核动力巡洋舰“基洛夫”号接到命令,装载“共青团员”号另一批艇员,全速赶赴现场跟踪发生意外事故的潜艇。
此期间,在艇员们的努力下,艇上的情况在某一些程度上得到缓解。14时18分,潜艇同伊尔-38飞机取得无线分之前的确切报告证明,艇上火势得到控制,海水没有进入耐压壳体。16时24分,艇上再次发生爆炸。16时40分情况突然恶化,潜艇发生艉倾。在这种情况下,艇长于16时42分下达准备弃艇的命令,数分钟后开始撤离。17时08分潜艇迅速下沉。因此,这次失事情况的特点是,火灾初期发展迅速;由于艇员及时抢救,火灾得到一定的控制;而后潜艇突然失稳,很快沉没。最终,全艇69名艇员中有42人丧生。
“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沉没后,苏联成立调查组,调查组发现火灾原因是由潜艇上的电气等设备起火造成的,大火将潜艇上的易燃材料点燃,在高温影响下,几分钟内潜艇上的高压空气管破裂,加剧了火势,最终海水灌入潜艇导致沉没。其实 “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本身配备有足够的救生器材,艇员如果正确使用这一些器材逃生,可完全支撑到救援船到来,但由于缺乏训练,艇员并不能充分的利用救生用具,许多艇员在逃生前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被烧伤等意外,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再加上冰冷刺骨的海水,才导致大量艇员死亡。
以上仅仅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上,苏联潜艇的事故率颇高。据西方资料统计,在70年代,苏联平均每年就有一次潜艇事故。
通过这些事故,我们也能看出为什么苏联(俄罗斯)潜艇的事故频率比较高了,整体看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在设计制作上不够严谨,一些易燃材料应该使用其他可靠装备代替,其次就是过于追求性能极限,忽略了安全性,造成隐患,最后就是人员培训欠缺,在面对特殊情况时无法正确、及时的处理。苏联和俄罗斯的潜艇事故也给世界各国提了个醒,潜艇安全务必加以重视,因为潜艇若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如果是核潜艇还有核泄漏的风险,事关安全,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