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融通中外唱出当代中国精彩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融通中外唱出当代中国精彩

作者: ky体育娱乐     发布时间:2023-08-19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 妮】编者的话:“待来日花开满神州,莫忘喊醒我,九天之上,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舞台上,田玉梅慷慨赴刑,视死如归,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同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和信仰一般鲜红炽烈。近日,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等众多歌唱家,再次演绎了这部民族歌剧史上的光辉之作。歌剧作为舶来艺术,百年来不断在中国进行民族化实践,一些经典剧目赢得观众喜爱,但在民族歌剧的创作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土洋之争”。这样的争论在廖昌永看来,有助于形成多元探索局面,但无须过多关注。

  廖昌永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华文化最大的优点就是开放包容。“我们该既用好西方经典的音乐体裁形式,也要坚持融合中国美学、中国故事、中国旋律、中国精神,打造中国歌剧的经典范式。”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用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意蕴深刻,引人深思。“中华文明为何五千年连绵不绝、源远流长?其旺盛的生命力就源自这五个特性,我们从始至终在继承、吸纳、总结、融合,推陈出新,不像西方文化的零和博弈,非黑即白。”廖昌永表示,强调的“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次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人民至上,追求平等、诚信、奉献等理念,与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高度契合。“我们要在与外来优秀文化的‘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路径就是这样。中国民族器乐中,名字是一个字的基本都是中国本土乐器,如琴、箫、笛、鼓等;两个字及以上的大都是外来乐器,如胡琴、琵琶、箜篌等。但它们融合成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事实上,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都是在传承有序中不断发展创新的。以诗歌为例,从二言四言到五言七言再到长短句,一直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燃脂”,把多余的脂肪燃掉,留下精华,不断创新。“我记得范曾先生曾以蒸汽机的原理来比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蒸汽机的运转靠的是蒸汽与活塞相互作用。活塞代表传统,蒸汽代表创新。如果没有活塞只有蒸汽,就没有制约,蒸汽机运转不起来;如果蒸汽力量小,活塞力量大,也无法运行;只有蒸汽和活塞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蒸汽机才能动起来。”廖昌永认为,文化要想向前发展,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创作反映当今时代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正如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人的思想,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时代精神,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应该去书写的。”

  近几年,在中国歌剧节上,除展演《白毛女》《江姐》《党的女儿》等经典民族歌剧外,还涌现了多部新创民族歌剧,如《康定情歌》《沂蒙山》《苏武》等。“中国有那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和值得赞颂的英雄,很适合用歌剧来表现。歌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去吸收、消化,创造出有中国风格的中国歌剧,”廖昌永表示,除了用西方技法来创作中国语言的中国歌剧,也可以用中国的五声调式、和声体系等来创作。“这种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会形成新的艺术形式,这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规律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地大物博,有56个民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语言、民间音乐等。“东北民歌、西北民歌、西南民歌、粤语民歌……我们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丰富度完全可以媲美欧洲,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民族歌剧只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还有很多音乐文化创新方向。”据廖昌永介绍,他正在做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的梳理和研究,对1920年到现在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进行体系化建设。目前,其专著《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均出版了一二辑。后者以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为断代,涵括了从《送别》《松花江上》《四季歌》《天涯歌女》到《延安颂》《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半个世纪的110首经典作品。“这一曲库是我们的音乐文化遗产宝库。在梳理、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我们也在做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尝试,希望创作出反映新时代、有中国气派、中国人文哲学思想的音乐作品,这方面的发展空间特别大。”

  “作为文艺工作者,一方面要学习,一方面也要推广,有责任和义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由廖昌永担任主编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已向全世界发行,这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首次以中、德、英三种语言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出版,采用了国际音标IPA注音,最大程度准确还原汉语发音,可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歌唱家、爱好者们学习,让外国人“字正腔圆”地唱好中国艺术歌曲。据介绍,上海音乐学院近年还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185名选手参与。同时,学校组织师生赴日内瓦、维也纳、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系列音乐会,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前几年,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异常火爆,给中国音乐剧、歌剧市场带来活力,很多观众通过节目感受到美声唱法和音乐剧的魅力。作为该节目的出品人和评委,廖昌永希望这样的跨界、创新节目更多一些,让高雅音乐走近普罗大众。“我们的节目制作应该多样化。既有表现流行音乐的,也有表现戏曲、歌剧、民歌等艺术的节目。最近几年,诗词大会火遍全国,就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大众对美的追求和需求感越来越强烈。未来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一定会迎来大发展。当然,作为艺术家,要守住初心,我无论参加哪一个节目的录制,都是以推广、学习、交融音乐文化为目的。”

  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文艺创作中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当前,缺乏创意的跟风创作、追求形式的空心创作等浮躁倾向依然存在。在廖昌永看来,其背后的原因或与音乐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现代社会各艺术门类分得比较细,不容易融通,就不太容易产生艺术巨匠,古代文人追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实是强调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专精一门可能会成为匠人,当然技艺高超的匠人很重要,但这个社会还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艺术家、思想家。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斜杠青年’,苏东坡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他是书法家、文学家、画家、美食家、教育家、建筑家、水利专家。傅雷先生给儿子傅聪的信上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钢琴家,你不能只懂技术,其实是有一些外延的,而且外延不断扩大。你要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人,然后成为优秀的艺术家、音乐家,你才可能成为技艺高超、德艺双馨的杰出的钢琴演奏家。”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应在借鉴西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美学教育。近年,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美术馆联合成立美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国美术馆看美术展、书法展,了解相关艺术门类,拓宽美学视野,同时双方还合作举行书画音乐会,将3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大艺术家的成长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历练的,不能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就成为艺术家”,针对有人批评“一些中国音乐院校是音乐技校,很难培养出大艺术家”的说法,廖昌永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一种误导。“很少有人20多岁就成为艺术家,大都是在三四十岁以后,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成为艺术家。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基础,学校是求大同存小异的地方,为职业音乐家做好前期准备。大部分人如果不经过系统基础训练是出不来的,因此不能妖魔化学院派。”

  廖昌永还强调,美育教育不能功利化。很多孩子被逼着去考级——美术考级、书法考级、音乐考级,因为能在升学考试中加分,但如果以此为目的,等十级都考完,他就没有方向了。“美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它让你向善,让你对这样一个世界永远怀揣一颗美好之心。”

  在廖昌永看来,不仅艺术家需要人生历练,经典作品也需要一些时间的洗礼。过去很多经典歌曲都是经过时间长河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由公众审美形成的最大公约数。“很多好作品是后世不断打磨出来的,像《孔雀东南飞》《黄河大合唱》并不是今天我们听到的这样,后世很多人对其进行了再整理、再梳理、再提升。西方歌剧100多部经典也是经过400多年沉淀下来的。”他认为,当代艺术家应该向老艺术家学习对传统和艺术的敬畏感。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现在一些作品等于生活,还需要艺术家静下心来进行创作、提炼、提升。“我觉得不急,文化的繁荣一定是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分不开的,中国传统经典歌剧《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等特别好,但数量不太多。因为那个时代创作的总数不多。”廖昌永表示,十八大以后,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在的文艺创作环境是最好的,每年创作130多部歌剧,数量可观。“我们现在就开始从这些剧目中选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演,大家一起观摩、学习、讨论、改进。其实这些年我们有一些好作品,但要想创作出有中国特色、产生世界影响力的好作品,还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舞台的打磨。”

ky体育·(中国)App Store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区坝北路1-68号               ky体育娱乐官方网:www.qjjcw.com     苏ICP备18017912号-4 公网安备苏ICP备18017912号-4   ky体育娱乐ky体育官网下载ky体育app最新版下载以及各种对空排汽消声器等锅炉压力容器等,消声降噪设备适用于各火力发电厂,行业以及化工厂和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等的理合作伙伴信誉为本。